晨曦初露,南昌国际体育中心内已是一片银光闪烁,10月26日上午8时,2023年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全国赛在赣江之滨正式拉开战幕,来自全国213家俱乐部的3128名选手在剑道上展开为期三天的激烈角逐,这座被誉为"英雄城"的历史名城,此刻正被击剑运动特有的激情与优雅重新定义。
本届赛事组委会秘书长张立群在开幕式上介绍,本次参赛人数较去年增长23%,创下俱乐部联赛创办十二年来的新高。"参赛选手中既有8岁的稚龄剑客,也有65岁的银发剑手,真正体现了击剑运动在全年龄段的普及成果。"
在花剑比赛区域,来自上海锋芒击剑俱乐部的12岁小将李思睿刚结束小组赛。"学习击剑四年,第一次参加全国赛。"她擦拭着护面下的汗水,眼睛亮晶晶地说,"刚才赢了两个单灯(注:击中有效部位得分),教练说我的直刺进攻进步很大。"
成年组赛场上,45岁的银行职员王振华正在准备佩剑淘汰赛,作为北京剑魄俱乐部的成员,他坚持训练已逾十年。"击剑让我在忙碌的工作中找到平衡,这种专注与决断的锻炼,对职场也大有裨益。"
本次比赛设花剑、重剑、佩剑三个剑种,按年龄分为U10、U12、U14、U16、17-40岁及40岁以上六个组别,裁判长国际级裁判陈莹表示:"俱乐部联赛的竞技水平逐年提高,今年有近200名选手拥有全国青少年锦标赛参赛经历。"
在U14男子重剑赛场上,去年亚军得主广州雷霆俱乐部的赵一鸣展现出成熟战术,他的教练刘健指出:"现在小选手们的技战术理解越来越深,不少人都开始研究对手的比赛录像,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赛事技术支持团队负责人透露,本届比赛启用了全新的电子裁判系统,响应速度提升至0.003秒,确保比赛判罚更加精准公正,赛场增设8个高速摄像位,为争议判罚提供多角度回放依据。
作为东道主,南昌市为本次赛事做足准备,市体育局局长杨帆介绍,组委会特别组建了由120名志愿者组成的服务团队,提供包括多语言接待在内的全方位保障,比赛场馆按照国际标准进行升级改造,剑道数量增至52条,确保比赛高效推进。
"我们在运动员村设置了江西特色美食区,让各地选手在比赛之余体验赣菜文化。"杨帆说,"还安排了滕王阁、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参观活动,让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传播相得益彰。"
赛场外的装备展区人头攒动,国内外十余个击剑品牌同台竞技,某国际品牌销售总监吴晓芸表示:"今年基础款装备销量同比增长40%,特别是青少年护具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中国击剑协会俱乐部委员会主任王志刚认为,联赛的火爆反映了击剑运动在中国的深刻变革。"过去五年,全国注册击剑俱乐部从不足400家发展到超过800家,击剑正在从小众运动向大众健身项目转型。"
这种变化在参赛队伍构成中可见一斑,除北上广深等传统强队外,本届比赛还涌现出来自西宁、拉萨等地的俱乐部,青海昆仑击剑俱乐部领队马军说:"我们俱乐部成立仅两年,已有近百名学员,这次带着8名选手来参赛,重在参与,更重在学习。"

在比赛间隙,看台上演着温情一幕,来自成都的孙女士举着手机记录女儿每个比赛瞬间:"学习击剑后,孩子变得更有耐心和毅力,成绩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找到了热爱。"
退役名将、现担任赛事解说嘉宾的董力在现场感受到浓厚氛围:"看到这么多孩子享受击剑的乐趣,让我想起自己刚接触这项运动的时候,这种蓬勃发展的景象,正是中国击剑未来的希望所在。"

夕阳西下,首日比赛落下帷幕,剑道上,工作人员正在为明天的赛事做准备;场馆外,小选手们仍在兴奋地比划着今天的精彩对决,明日,这里将继续上演速度与智慧的较量,而中国击剑运动的新篇章,正由这三千把银剑共同书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