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北京,一场高水平的国际青年篮球邀请赛刚刚落下帷幕,在人群逐渐散去的体育馆内,裁判员休息区的灯光依然亮着,一个身影独自坐在长凳上,手中反复观看着平板电脑上最后两分钟的关键判罚回放,神情专注而严肃,他,就是国际级篮球裁判蒋叶非,当被问及十余年执裁生涯中最难忘的时刻时,他几乎没有犹豫,目光穿过体育馆的窗户,仿佛回到了那个改变他职业轨迹的下午——2015年马来西亚吉隆坡,他首次执裁国际比赛的场景。
“那是一场亚洲俱乐部冠军杯的小组赛,天气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场馆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蒋叶非回忆道,嘴角泛起一丝复杂的微笑,“当我穿上那件印有国际篮联标志的裁判服走进球场时,手心里全是汗,心跳声大得自己都能听见。”
那场比赛的开局并不顺利,一次关键的界外球判罚中,蒋叶非做出了一个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决定,尽管助理裁判通过眼神暗示了他,但年轻气盛的他坚持了自己的判断,随后的比赛暂停期间,技术代表严肃地走到他面前,用简洁而严厉的语言指出了他的错误。
“那一刻,我感觉全场数千双眼睛都在盯着我,脸上火辣辣的。”蒋叶非坦言,“那种羞愧和自责几乎要将我淹没,但正是那次挫折,让我真正明白了国际赛场的残酷和要求之高。”
从省级比赛到全国联赛,再到国际舞台,蒋叶非的裁判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08年,他刚刚获得国家级裁判资格后不久,在一场关键联赛中连续出现误判,导致赛后受到了篮协的内部处罚,甚至一度考虑放弃裁判职业。
“那时候我整夜失眠,反复问自己是否适合这条道路。”蒋叶非说,“是我的导师告诉我,裁判的成长就像球员的训练一样,需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和纠正,真正优秀的裁判不是从不犯错,而是能从错误中汲取教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正是这种坚持,让蒋叶非逐渐在国内外赛场上崭露头角,他开始系统研究篮球裁判理论,每天花费数小时观看比赛录像,分析每一个判罚的合理性,他还加强体能训练,因为国际比赛的攻防节奏更快,对裁判的移动能力要求极高。
2018年,蒋叶非迎来了职业生涯的转折点——被选派执裁U17世界青年篮球锦标赛,这是一项汇聚全球未来之星的重要赛事,裁判委员会对每一位裁判的选拔都极为严格。
“那是一次真正的考验。”蒋叶非描述道,“不同大洲的球队风格迥异,欧洲的团队配合、美洲的个人能力、亚洲的快速灵活,都需要裁判有足够的预判能力和位置选择。”
在一场势均力敌的四分之一决赛中,双方在最后时刻战成平手,客队球员突破上篮,主队防守球员有明显的身体接触,但当值主裁判并未鸣哨,全场观众哗然,客队教练激动地冲向技术台抗议,作为前导裁判的蒋叶非所处位置极佳,清晰地看到了整个接触过程,在关键时刻,他果断通过耳机系统与主裁判进行了沟通,最终改判了防守犯规。
“那个判罚直接决定了比赛结果。”蒋叶非回忆道,“赛后裁判长特意找到我,肯定了我的勇气和专业判断,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裁判的每一个决定都承载着责任,而正确的判罚来自于经验的积累和位置的选择。”
随着执裁经验的丰富,蒋叶非开始担任更多重要比赛的裁判工作,2019年篮球世界杯预选赛、2021年亚洲杯、2023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他的身影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国际赛场上,在他看来,最宝贵的不是这些光环,而是每一次执裁后的反思与总结。
“国际篮联的裁判会议往往比比赛本身更有价值。”蒋叶非说,“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裁判们会就同一个判罚进行激烈讨论,这种思维碰撞让我对篮球规则的理解更加深入,裁判工作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交流,需要理解不同地区篮球风格的特点和差异。”
作为中国篮球裁判的中生代代表,蒋叶非如今也开始承担起培养新人的责任,他定期参与中国篮协组织的裁判培训项目,将自己的国际比赛经验无私地分享给年轻裁判。
“我经常告诉年轻裁判,不要害怕犯错,但要及时总结错误。”蒋叶非说,“国内比赛和国际比赛的最大区别在于节奏和对抗强度,我们的年轻裁判技术知识并不差,缺的是应对高压环境的经验。”
在蒋叶非看来,中国篮球裁判走向国际舞台需要突破几个关键瓶颈:外语沟通能力、对国际篮球趋势的理解、以及临场心理调节能力,他建议有志于国际执裁的年轻裁判,除了钻研规则外,还应加强英语学习,特别是篮球专业术语的表达。
“裁判的成长没有捷径。”蒋叶非强调,“就像球员需要经过成千上万次的投篮训练才能形成肌肉记忆一样,裁判也需要经过无数比赛的磨练才能培养出准确的直觉判断,每一次挫折都是成长的养分,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

随着中国篮球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裁判的国际话语权也在逐步提升,蒋叶非认为,这得益于中国篮协近年来推行的裁判职业化改革和国际交流计划的实施,更多中国裁判有机会走出国门,参与高水平国际赛事,与世界顶尖裁判同场执裁,吸收先进经验。
“2027年篮球世界杯将在中国举行,这对中国篮球裁判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蒋叶非展望道,“我们需要提前准备,培养更多能够胜任国际大赛的裁判人才,这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中国篮球整体实力的一部分。”
回望自己十余年的国际执裁历程,蒋叶非感慨万千,从最初那个在吉隆坡紧张到手心出汗的年轻裁判,到如今能够在世界级赛事中从容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国际级裁判,他走过的每一步都扎实而坚定。
“我感谢职业生涯中的每一次挫折,它们让我变得更加坚韧;我也珍惜每一次国际执裁的机会,它们拓宽了我的视野。”蒋叶非说,“裁判工作的价值不在于成为赛场的主角,而在于通过公正准确的判罚,让比赛更加精彩,让运动员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
采访结束时,蒋叶非收拾好装备,准备赶往机场,下一次国际比赛的征途又在等待着他,体育馆的灯光逐渐暗下,但中国裁判在国际舞台上的身影却越来越清晰,正如蒋叶非所言,中国篮球裁判的国际之路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待他们去征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