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一场苏超联赛关键战中,常州队与对手在比赛最后时刻上演了极具戏剧性的一幕:常州队一次快速反击中打入绝杀球,全场球迷沸腾之际,裁判却鸣哨示意进攻越位,进球无效,这一判罚瞬间引爆争议,场内镜头清晰捕捉到常州球员从狂喜到错愕、从振奋到愤怒的情绪转变,而看台上一片哗然,甚至有球迷高呼“黑哨”。
赛后,这一判罚迅速成为舆论焦点,江苏本地媒体《江苏体育日报》以头版长文质疑裁判判罚的准确性,并抛出一个尖锐的问题:苏超联赛是否应当尽快引入VAR(视频助理裁判)技术?文章指出,在国内外足球联赛普遍借助科技手段提升判罚准确性的今天,苏超作为国内职业足球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却仍依赖人工判罚,是否已经落后于时代?
从场内视角回看这一争议瞬间,或许能更清晰地呈现问题的核心,比赛第93分钟,常州队中场断球后迅速直塞,前锋突然插上形成单刀,面对门将冷静推射破门,边裁几乎在同一时间举旗,主裁判随即吹罚越位,多角度慢镜头回放显示,传球瞬间进攻球员与最后一名防守队员几乎平行,是否存在越位仅在毫厘之间,这类“体毛级越位”即便通过多个机位慢放仍难以轻易断定,遑论边裁在高速跑动中的瞬间判断。
此类争议在苏超并非首次,上赛季就有多起类似事件引发俱乐部和球迷的强烈不满,南通队与苏州东吴的比赛中,一次明显的点球漏判直接改变了比赛结果;南京城市队则在赛季总结报告中直言,当赛季至少因误判损失5个积分,这些争议判罚不仅影响单场比赛的公平性,更可能对整个赛季的积分榜、升降级形势甚至联赛公信力造成深远影响。
反对引入VAR的声音同样存在,不少人认为,VAR会打断比赛节奏,削弱足球的流畅性和激情,高昂的运营成本、技术设备的部署以及专业人员的培训,对目前经营压力较大的苏超俱乐部而言是不小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即便有VAR辅助,判罚仍可能存在主观争议,例如英超和中超都曾出现VAR介入后反而引发更大争论的情况。
支持者反驳道,公平竞争才是体育精神的核心,苏超作为正处在上升期的职业联赛,信誉和公正性是其长期发展的基石,省内媒体《金陵晚报》评论称:“我们不能因为存在技术挑战和成本问题,就放弃对公平性的追求,恰恰相反,越是职业化的联赛,越应该在规则执行上做到尽善尽美。”
从国际经验来看,VAR虽非完美,但确实显著减少了重大误判的发生频率,德甲、意甲等联赛在引入VAR后,争议判罚比例大幅下降,更重要的是,VAR的存在对裁判和球员都形成了隐性约束,鼓励更规范的赛场行为,对于苏超而言,或许可以逐步推进:先在关键场次或季后赛中试点,待技术和管理成熟后再全面推广。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常州绝杀被吹”事件中还暴露出另一个问题:苏超在转播技术和裁判培训上的投入不足,很多场次机位有限,缺乏高速摄像和越位线绘制技术,即便有VAR也难以发挥作用,引入VAR不是一个孤立的技术问题,而是联赛整体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的升级过程。
江苏足协方面对此回应称,正在密切关注相关讨论,并将结合联赛发展需求和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估,也有消息称,下赛季苏超可能试点使用半自动越位识别系统(SAOT),这在部分中超场次中已开始应用。
无论如何,这次事件已然成为苏超发展中的一个标志性节点,它不仅关乎一场比赛的胜负,更牵动着联赛未来发展的方向,在足球运动日益依托科技与数据的今天,保守或许能节省短期成本,但也可能付出更大的信誉代价。
正如一位常州球迷在赛后接受采访时所说:“我们想要的其实很简单——一个清晰的、公正的结果,无论输赢,只要是真的。”或许,这也是所有热爱江苏足球的人的共同愿望。
评论